社区 > 专题> 户外运动> 浅谈广州徒步新手入坑123

浅谈广州徒步新手入坑123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浅谈广州徒步新手入坑123

2022-08-31 18:36:19 6533

相关轨迹:火龙线A【实走】

相关轨迹:火凤线【拆分】

相关轨迹:猪鳝凤识路线

一、前言
正如标题所讲,这是写给初入徒步者的,那些已经有一定经验的山友可以略过。如对本文观点有异议或指正,也可在评论区留言,一起讨论。为什么会写这篇帖子,在AA约伴中,不时看到一些初入徒步者,报超过自己能力的路线,不会看轨迹,不会认路,不会看地图,不会使用装备林林种种,不由想写一篇针对广州徒步情况入门的介绍。
首先,徒步不是一项竞技性运动,或者说,你的竞争对手是你自己,别人3天走完的路线,你用5天走完,也是徒步。安全是最重要的,在享受徒步的快乐,自然美景中,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是重中之重。徒步的门槛很低,但里面还是有很多东西要学的,并不是有体能就可以,比如坚持、沟通、协作、攻略、策划。。。
我是从一无所知,循序渐进走过来的,这里,仅以我的一些经验及其TA大佬的经验,提供给初入徒步者的入门方案及告诫,安全地享受户外的美好时光,共勉之。


二、一些要遵守的原则
1.只要上山,安全下山就是第一原则,为此,队员应共同帮助;
2.一个AA队伍共同帮助是应该的,但不是义务;
3.AA约伴,领队不是保姆,责任平摊,自己要自觉,不给领队、队员添麻烦;
4.只留下足迹,带走快乐和垃圾,无痕山野;
5.强大是为了安全,锻炼体能,学习户外知识及累积经验,才有诗和远方;
6.选择适合自己现阶段体能、户外经验、装备的活动、路线;
7.不提倡单兵走山,如要,请做好更多的准备;
8.按自己的节奏走,特别是上坡,跟大佬的节奏,很容易爆;
9.医药包必带,视情况带相应的药物;
10.保护膝盖,脚好,才能走得更远更久;
11.行走不看景不拍照,看景拍照要停下;
12.。。。。。。大佬接着来写吧~😁


三、学会看地图、用APP轨迹导航(重点)
徒步必备技能之一,千万别抱着“反正有其TA人会带我,不必了解登山路线和不看地图轨迹也没关系”的侥幸心理,否则发生意外时很可能丧失行动、自救能力而遇难。虽然市内线相对安全,但即使是石牙顶天坑那种较安全的地方也出过事故,更何况你不会只满足于市内线,市外线必定会踏上。
市内线:自然是指我们所在的广州市里的徒步路线,其中特殊的从化区及花都区的徒步路线,可作为重装拉练,参考从径百公里及花都百公里,或者分别打卡从化十登,花都三山穿越。
一般来说有纸质地图和手机下载的电子地图,由于本人也不会用纸质地图定位,所以本文只涉及手机GPS定位看轨迹,如对纸质地图定位有兴趣,请自行摸索或参加天河登协之类开办的培训班。
地图的优缺点
纸质地图定位优点:不受天气、电量等影响,稳定,缺点:学习不容易。
APP轨迹导航,优点:入门、操作简单容易,信息量大,方便,缺点:没电无法使用,某些大雾阴云天气或特殊地形路段无法定位,或定位偏差,造成误导。
APP轨迹导航:
轨迹,形象地讲,就是别人走过的路,通过手机、智能手表等GPS设备记录下来的GPS点在三维空间上连成的一条线。一条轨迹一般会有起终点、里程、爬升下降量、全程用时、全程速度、运动用时、运动速度、标注等,两步路上拼合的轨迹,则只有起终点、里程、爬升下降量,没有运动情况信息。
在两步路上搜索轨迹,尽量找最新的轨迹,市内线的路况也是多变,各种建筑施工等造成路线变更,最近走的能反映最新情况。
两步路上看轨迹,定位箭头方向是你手机正对着的方向,与前进轨迹重合来判断方向。譬如以下例子,前方是一条岔路,只看轨迹就可以判断要转左,👇

这个例子,发现定位和轨迹有偏差,这有可能是自己手机定位偏了一点,或是记录这条轨迹的设备偏了一点,但对照实际路况和地图信息,其实只有一条路,走到尽头转右即可。👇


会看轨迹找路很简单,要多实践,或者跟别人徒步时,多向人请教,言传身教就更容易学会了,相信领队或者其TA伙伴也很乐意教你。
对于轨迹上的信息,要自己懂得辨析,其TA人也会有走错路的时候,GPS也忠实的记录下来,如果跟着走,那自然也是走错了。譬如轨迹走一段又折回走另一个方向,这种有可能是走错了,但也有可能是去某个景点打卡再折回走正路,这就要具体分析折回那段是什么地方。看轨迹要结合实际路况、标注来判断。
有标注补给点,应是去补给点再原路折返👇

折返点无标注,也不是山顶等可能的打卡点,可能走错路了,折返并硬切了一点路回到正路👇

上到山顶再折回,应是上去打卡三角山再原路折返,这时可以把背包先放在交汇处,轻装上山打卡👇

行进中,由于不是每时都看着手机导航,必须要眼观四路,多观察,留意是否有岔路,比照地图找出正确路口,避免走错,至于确定前方只有一条路径,则可以放心走。如果是完全陌生的路线,为避免走错太多路,应固定一个时间频率,定位一下看看是否走错。


四、徒步的步行方式
以下的一些步行方式有些是我试过的,有些听说的,有些观察别人的,请自己实践体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更多的方法,网上也一大把的视频教学,有心的自己查资料学习吧,这里仅是抛砖引玉,如各位大佬可在此分享经验,则更好。
攀升时,用整个脚掌慢慢地走,身体保持自然,微微向前倾;刚出发时,建议先慢走,进入状态再加速;听其他的大佬讲,上坡要用臀部的肌肉,才能上得快,切勿只用腿部肌肉,俗称的用屁股上坡;切勿大跨步上坡,容易疲惫体能消耗快,保持适当步距。
下坡时,稍微弯曲膝盖并压低重心,将能维持身体稳定,并能保护膝盖,锻炼腿部肌肉;上山容易下山难,跌倒和滑落等大多数事故,都发生于下降的过程;应对不同的下坡路况,侧身下坡,小步幅、快频率下坡,借助旁边的树木,登山杖交替在前方支撑下坡,臀降等。
多观察路面情况,找平坦、不滑的落脚点,规划前进的路径。


五、登山杖的使用
如果想走的更久更远,请正确使用登山杖,学习登山杖的使用方法,而不是让这两条棍子成为负担。我见过一些可以走四五十公里长线体能的人,但TA拿着登山杖却不会正确使用,这方面的知识其实各大公众号、视频一搜一大把,但很多人忽略了,没有学习并实践熟练使用。本文不提供登山杖使用方法,有心学请自找视频或其它文章,最重要是实践熟练。
登山杖的作用,减轻下坡时对膝盖的压力,上坡时借用上肢的力量,节省体力,保持平衡,特别过河的时候,下沙石路滑坡陡坡等等。这里特别要提一下的是,需要分别锻炼单杖和双杖的使用技巧,一般情况是用双杖的,但在个别情况下,会使用单杖,譬如另一根杖折断了不能使用,岩石攀爬路段等。


六、路线难度评估及广州市内拉练路线推荐
A.路线难易评估
1.判断一条路线难易程度一般从里程、爬升量、下降量、路况、天气、温度、沿路补给情况等方面综合考虑。
2.强度,一般看里程和爬升下降量,以每10公里爬升500米为标准值(数据参考几条百公里轨迹),低于此值则相对容易,大于此值则强度上升。而市内线路况都挺好,一般看这个值就可以判断路线难易程度了。此标准不适用于外线,外线高山多,爬升下降多。
3.难度,一般看路况,即路好不好走,譬如是否密林,是否要开路,路迹是否清晰,是否长陡坡,多深V,有没乱石坡攀爬路段,是否溯溪,路面是否平整等。一般外线的难度较高,各种组合地形都有,并且路况多变。
4.天气,初入徒步,雨天不建议登山,等经验、体能、装备都准备好了,再风雨无阻吧。遇上恶劣天气,简单路线也会变成地狱级难度,所以登山前,先查天气预报,虽然天气预报不是100%准确,但也是一个参考,安全第一,特别是走外线的时候。
5.温度,广州市区线、花都区的山都是低海拔山,夏天温度高,特别无风闷热时,体力消耗大,背水多,夏天草木也生长旺盛而掩盖路迹,相较于秋冬季,难度也上升一个级别,不过好处是多树荫,避免暴晒。即使是从化有千米山峰,温度也是高的,海拔每上升1000米,温度下降6度。所以,夏天走内线的难度并不比外线的难度低。
6.补给情况,沿线如果补给点多,自然难度也下降了,毕竟背的东西少了。最明显的例子是武功山,沿线都有客栈,级别也变成了入门级。


B.广州市内拉练路线推荐
1、火凤线、猪凤猪、牛木内线

2、牛木外线、金帽线、金坑油麻山石牙顶环线

3、传统火龙线、猪龙线

4、火龙线B(公渔岭)、猪龙线B(公渔岭)

5、牛木大环、火帽线/猪帽线/植帽线(明珠版/魔鬼阶梯版)、从化十登

6、火帽线/猪帽线/植帽线(北山版/丛林版)、香帽线、凤凰山六登画花

7、40km+路线:植人帽、五登帽峰山画花、中国地图(广州版)

8、50 km+路线:植帽植、火帽火

9、100 km路线:蠕虫100、白均白、龙长线、花都百公里(花百)、从径百公里(从百)

10、既然市内线都走过了,你想怎么组合都可以




七、关于夜路
走山前,预计好所需时间,避免走夜路,如实在要走夜路,带上头灯并充满电,或带2套电池。这里建议,除了半天的路线,头灯必带,主要是为了预防意外要走夜路,可能这就是救命的举措。如要过夜的重装露营路线,则建议带双头灯,预防主头灯坏了,其TA队友的头灯坏了、没电了等情况,毕竟,夜路没灯的情况下,寸步难行。
走夜路,受限于视野,特别在密林路段,迷路的风险大大增加,下坡时,踩空,滑堕的风险增加。所以夜路,走得要比白天慢点,安全第一。举个例子,反走花百,有段路,正出密林10米,有个露天裂缝深坑,如果晚上走快了,来不及看到深坑,则掉下万丈深渊。


八、重装拉练的建议
这条建议是针对你即将第一次走重装露营外线前,进行2-3次市内线重装拉练,谨慎滴,甚至更多次。当然,之后挑战更高难度外线,也是要继续重装拉练的。拉练主要是为了适应负重重量,熟悉磨合装备,以及检验你是否够资格走重装路线。
一般来说,人的舒适背负重量是自身体重的四分之一以内,极限背负重量是三分之一。背负重量增加,行进的方式也会有相应的调整,5斤、20斤、30斤、40斤都是完全不同的情况。所以,为了完成计划的路线,不拖后腿,进行一定强度的负重拉练,十分有必要。在周末,可以走一天的负重拉练,或者两天一夜重装露营拉练,我建议,至少有一次的两天一夜重装露营拉练,强度贴合外线,同时真正的使用你新买的装备,比如磨合新鞋,避免走外线在营地才研究怎么搭帐篷,炉头气罐怎么用,装包不合理等问题,同时,也可以发现是不是缺少装备,或者带多了用不上的装备。
路线选择上,评估自己的体能和要走的外线而定,内线重装拉练需要考虑温度的因素,由于海拔低,夏天温度高,闷热,难度并不低于外线,毕竟外线的高山温度相对会低点。内线下撤点多,走不下随时下撤,但外线的下撤成本就高了,不仅金钱成本,还有时间成本,所以,强大自己吧。


九、山上的风险
迷路
摔倒受伤,拗脚
中暑
暴雨
滑坠
毒蛇
毒蜂
悬崖
溪谷急流
失温
。。。。。。还有大佬来补充吗


追逐日出日落、星空云海,高山大海,草原花海,在路上,很辛苦,也很美,美丽的风景,可爱的同伴,为了一个目的,很好。
谢谢阅读!!!

水泥路,队伍要走一条队,避开车辆。👇摄于四方山长生谷重装清野活动

过河,用登山杖或树枝保持平衡,避免滑倒落水。👇摄于四方山长生谷重装清野活动

拉绳过瀑布深潭,尽量踩你能看到的明确情况的位置,水淹看不到的位置情况不明,可能踩空。👇摄于四方山长生谷重装清野活动

密竹林路,这种路背包最好不要外挂,特别蛋巢等大件装备,也容易丢失装备。容易迷路,在这要多看导航。竹枝会刺伤或打脸,注意用头巾、袖套、帽防护。走前面的不要太快,后面的紧跟,避免走丢分队,增加探路成本。👇摄于飞天姑线

悬崖危险,夜路特别注意。👇摄于飞天姑线

石阶路,虽然硬地伤脚,但的确好走。👇摄于飞天姑线

大陡坡,干就是了,注意按自己节奏爬。👇摄于飞天姑线

水渠路,可下脚的路窄,注意平衡。👇于从化三角山环线

大水管路。👇于从化三角山环线

这种不密的树林,如果少人走路迹不明显,则很容易走错,要经常对比轨迹。也可确定正确方向,自己开路走。👇于从化三角山环线

机耕路,好走但很枯燥。👇摄于罗百

乱石坡,注意失去平衡摔倒。👇摄于船底顶


十、不定时更新徒步tips
1、长距离多天徒步,带上护腿,到达营地先戴3小时左右,还你焕然一新的小腿,当然戴着睡觉也可以。
2、开炉策略,不必一定要到营地才煮食,有水源、时间合适就可以。虽然浪费了开炉和搭帐篷并行的时间,但这可以解决营地无水源而不用背水,而且有时候到达营地很晚了,先解决吃的为先。
3、这接上一条,早餐吃干粮直接开干,午餐再开炉,并行地进行长时间休息。早上经过一晚的休息,早餐开炉时间的休息无关轻重,但中午如果有一个多小时的休息,就可以满血复活了。当然,这个要看路线信息而定,灵活选择。
4、负重拉练很有必要,当切换轻量化模式,那重量真觉得轻飘飘的~
5、轻量化装备不是你提升徒步能力的手段,而是增强实力的手段,更应该是锦上添花。即在自身实力强大的前提下轻量化,走线更轻松,而不是在重装实力不够下,依靠比别人背得轻,走出一样的结果。
6、刚入门时不提倡雨天徒步,但要进阶,必须要学会适应雨天徒步,有相应适合自己的装备。因为走长线,时间跨度大,都可能会遇到下雨,甚至其它恶劣天气,必须要会应对这种变化,不然为命着想,就不要走这种风险高的路线。甚至山中天气多变,两三天的路线也会突然下雨等。


十一、不定时摘录认为其TA山友有用的说话

1、很多人会高估自己,开始就想上难度,这样体验感不好,也危险。
与此相关的看法:

98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阿录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阿录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