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南京> 龙之队户外大五朝台漫记(day2):一朝大五台,缘起五百年

龙之队户外大五朝台漫记(day2):一朝大五台,缘起五百年

回复 收藏 正序 只看楼主

龙之队户外大五朝台漫记(day2):一朝大五台,缘起五百年

2025-05-09 18:10:33 5764
【舒缓】追光者(钢琴版)

凛风朝圣路|在凛冽的寒风与绝美风景中前行
【日期:2024年5月3日】
【路线:吉祥寺→西台→中台→澡浴池→北台→鸿门岩】
【里程:28公里|爬升1400米|耗时12小时】

【晨光破晓】:松影摇曳与凛冽寒风
2025年5月3日清晨7点,气温降至零下4度,我们迎着严寒,怀揣对未知的期待和坚定信念,踏上了征途。

寺院外,高大的松树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耀眼光芒,
仿佛在为我们加油鼓劲。

阳光透过枝叶间的缝隙,在地面上投下跳跃的光斑,如同一场无声的晨祷。


沿着盘山公路,我们一步步攀升。

玛尼堆,藏语称“朵帮”,意为“垒起来的石头”,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特的宗教和文化象征。人们通过添加石块、转绕玛尼堆等方式,祈求平安、消除灾厄。

远处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如同一幅水墨画,令人心旷神怡。

随着海拔升高,凛冽的寒风愈发猛烈,吹得人东倒西歪,前行变得异常艰难。


沿盘山公路向上,风开始撕扯冲锋衣的缝隙,背包在狂啸中摇晃,如同逆风航行的船帆。


寒风刺骨,朔风如刀。

经过一番艰苦攀爬,我们终于抵达西台牌坊,那里的风大得几乎让人站立不稳,呼啸的风声在耳边回荡。

通往西台的蜿蜒小道,上上下下的游客络绎不绝。

台顶的佛塔


【西台之巅】:云端漫步与飞机的诗意留痕


站在台顶,狂风肆虐,几乎要将呼吸吹散,却丝毫无法破坏眼前那如冰晶般澄澈的蓝天美景,它仿佛近在咫尺,触手可及。

蓝天白云下,飞机划过的轨迹宛如一道白色画笔,在天际勾勒出一幅动人的画面,美得令人窒息。

法雷寺里的香客。

排队盖章的驴友。

西台法雷寺石碑

【中台盛宴】:红墙庙宇的光影世界与一碗粥的人间温暖
从西台出发前往中台的路上,我们面临更加艰难的考验——爬升、寒风、高海拔,每一步都像是在挑战自己的极限。


攀登险峻的小径,步履不停。

站在山顶,风大气温低,但天空却异常湛蓝,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

西台远眺,云影渺茫,蓝天、红墙、碧瓦,风光无限。

一架飞机的尾迹划过水晶般的穹顶,将蓝天一分为二。

蓝蓝的天空下,白云悠悠,那深邃的蓝色,像是无尽的海洋。

路边的积雪如银带缠绕,让人恍惚间分不清是佛国还是仙境。

天空湛蓝如洗,没有一丝云彩,明媚的阳光倾洒而下,洒在队友们的身上,为他们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环,使得他们看起来更加英勇而神圣。

在广袤无垠的蓝天下,一座白塔巍然耸立,仿佛是大地上伸向天际的手指,轻轻触碰着苍穹。

白塔的前面,一道红色围墙静静延伸,宛如一条彩带,将白塔与尘世隔开。围墙之上,绿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烁着翠绿的光芒,与红墙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蓝天如洗,没有一丝云彩,纯净得仿佛能净化人的心灵。

中台翠岩峰,这里由巨石堆积而成,有“龙翻石”的地貌传说。

演教寺供奉的是“儒童文殊菩萨”,寺前金色大狮子、琉璃金顶、蓝天、华表每一处景致都震撼人心。

斋堂的热粥温暖了冻僵的指尖,米香渗透进肠胃。那温暖的稀粥不仅驱散了身体的寒冷,也缓解了饥饿感。

中台的庙宇红墙黄瓦,金碧辉煌,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构成了一幅幅绝美的画卷。

阳光洒落,白塔通体洁白如玉,反射着耀眼的光芒,与蔚蓝的天空形成鲜明对比。


琉璃瓦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泽。

在此短暂休整午餐后,我们向澡浴池进发。

围墙边积雪未融,山风掠过时泛起细碎的冰晶,在阳光下折射出钻石般的光芝芒。

望向北台高处,山巅仍裹挟着凛冽的寒风,却又在暖阳下透出生机,形成一幅幅纯净与灵动并存的自然图景。

随后,我们继续向澡浴池进发。
山坡上凸起的岩石,它们不仅增加了登山的难度和挑战性,也为整个山峰增添了几分野性和原始的美感。

远处的山峰隐约可见,层峦叠嶂,给人一种深远而神秘的感觉。


绛红色的庙群如火焰般燃烧在苍茫草甸之上。


澡浴池的红色围墙和庙宇,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庄严美丽,令人流连忘返。

澡浴池(海拔2766米),是北台和中台之间的一座小寺院,院中有一水池,据说是文殊菩萨沐浴的地方,寺院也因此得名。

【澡浴池至北台】:攀登华北之脊
北台的终极挑战是那道45度的碎石坡——海拔3061米的“华北屋脊”在云端若隐若现。

苍穹似海,碧空如洗,晴空万里无云。

北台名:叶斗峰(海拔3061米),山西省第一高峰,也是华北第一高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称。台顶灵应寺,寺内供无垢文殊菩萨。

晨钟

暮鼓

北台顶传为“龙窟”所在,乾隆皇帝碑文“世传龙窟”,更增神秘色彩。

灵应寺的白色石砌建筑群与蓝天相映,宛如云端圣殿。

盖章成为每名徒步者神圣的仪式。

龙王庙

北台广场前的灯柱,如擎天柱一般直插云霄。

从台顶俯瞰,可见叶斗峰石碑,其上刻有‘北台圣境,仰观俯察’字样。

云雾从山谷升腾,如白龙盘踞在山顶。

北台的高寒草甸开始褪去枯黄,浅绿新芽从腐殖层中探出,暖阳洒满大地,一片金黄色。

【暮色归途】:石板路与疼痛铸就的圆满

湛蓝的天空上,偶尔还能看到山鸟在空中翱翔,为这静谧的山间增添了几分生机。

沿途随时可见人们祈福的“玛尼堆”。

当夕阳斜照,草甸便披上一层金色的华服,镜头中的人像也被这奇幻的光晕所环绕。

汉白玉石雕砌而成的“华北屋脊”牌坊,四柱三门,坊顶飞檐翘角,蓝天下,宛如悬浮于云海之上的天界之门。

途中遇见三步一叩朝圣的僧侣信徒。

远方的山脊线宛如云海的天然舞台,一座座山峦群峰如同黛色的剪影,轻轻漂浮在那天际的画卷之上。

此刻,晚霞如画卷般缓缓铺展,天空由湛蓝渐变为橙紫交融的梦幻色彩,夕阳的金色光辉洒满天际,宛如天神的金色颜料罐倾泻而下。

徒步者的身影渐隐干乳黄色的帷幕中,仿佛步入“佛国幻境”。


从北台到鸿门岩的8公里下坡,是意志与脚掌的严峻考验,石板路将每一步的反作用力精准传递至足弓。
19点时,我们终抵达了鸿门岩,今晚的挂单地,脚底的痛楚与圆满的酣畅同时爆发。

在素餐馆中,一壶热气腾腾的开水、一碗清淡可口的素食,仿佛是苦行之后最奢侈的慰藉。

夜晚,我住进了上下铺的十人间宿舍,这场景不禁让我回想起四十年前新兵连的生活,那种质朴而充满朝气的时光仿佛再次浮现眼前。

【徒步Tips】
1. 极寒装备:防风面罩必备,西台、北台体感温度低于-5℃;
2. 沙尘防护:中台前后多砂石路,魔术头巾蒙面可防车辆扬尘;
3. 能量补给:中台斋堂10:30-13:30开放,热粥咸菜需现金随喜;
4. 下坡神器:护膝+登山杖!鸿门岩石板路堪比指压板地狱。
【后记:山不渡我,我自渡】

大五朝台,是朝圣者的“苦行记”,也是摄影师的“光影诗”。28公里的跋涉,1400米的爬升,换来一顿素斋、一场光影盛宴。

【结语】
大五朝台的第二天,是一场与风、与自我、与信仰的较量。在这段艰难的旅程中,我们不仅挑战了自己的身体极限,更在心灵深处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这将激励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勇往直前,坚持到底。

14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1人已赞赏

1楼   回复 举报 收藏

×

给博爱向善1鼓励哦!

  • 1
  • 2
  • 5
  • 10
  • 20
  • 50
×

其他金额

×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20
博爱向善1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 6.66
×

赞赏清单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步路使用帮助

(服务时间:工作日09:00~18:00)

使用微信“扫一扫”

打开网页后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微信扫一扫,咨询使用帮助客服

微信扫一扫,咨询商业活动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