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 罗源> 2022-10-15-罗源丨大笔架+碧岩寺

2022-10-15-罗源丨大笔架+碧岩寺

实现罗源大笔架山首登,源于有朋友“七七”约走,欣然应允并顺利地“抢”到了有车的“依贝”同行,结伴自组的一车五人掺合到七七组队的大队伍里去,一行共计十五人自驾出游大笔架山,我们一车的五人是彼此相知的好朋友,很是理想!
罗源笔架山有大、中、小三座。听说三座笔架山都很美且众多户外人的评价是这样的:大笔架山里程短,难度小,有些强度,圈越全程半天足够;中笔架山号称十里画廊,能如此被雅称,风景一定非常独到;小笔架山则兼具美、奇、险、强。
最早知道罗源大笔架山,缘自同处罗源“井水”半岛的观山阅海之行,记得当时车行经过碧里乡往碧岩隧道行驶时左手边看到一座山的仞壁上有个大大红色“佛”字,顿时就被惊到了,同车有知道的人说那就是罗源大笔架山所在。这个大大的“佛”字就此深深印在了脑海里,心想着有一天一定要来大笔架山上远赏近看这大大之“佛”。我还听说,大山仞壁上的这个大“佛”字还是世界之最呢!据核实网上资料得知:大笔架山上镌刻的“佛”字有119.8m长,57m宽,约0.5米刻深,这个“佛”字是刻在山脊线形似卧虎的直立崖壁上的,完工后的刻“佛”山崖自此就成了观摩崖。另据查证这个“佛”字观摩崖(以下可以简称“观摩崖”)海拔高度约500m米,这段“卧虎形”观摩崖山脊长度约600m。
从最简单的大笔架山开始,向着心怡已久的心中目标,我们出发!

☝里山
2022年10月15日一早从闽候“依贝”家那儿集中上车,依贝车按导航“佛光寺”为目的地行驶,车经228国道碧里乡道口时左转行驶入乡道,而隔溪的228国道分明与乡道是平行的,我感到纳闷,为什么宽宽国道不走却走窄窄且拥挤的乡道往佛光寺呢?印象中往“井水”半岛游赏的上次也是走的228国道呀,才有了路上看到“佛”字的经历,导航是不是错了?
当车行将经过一座两条路的联系桥时我便让依贝将车右转到国道上去,这一改却改错了,车到碧岩隧道口时导航指示继续往前开,过隧道后X公里后掉头……,完蛋了,原来位于碧岩隧道口西边的佛光寺在隧道口处并没有转下去的匝道,只好将车开过隧道去然后再调头回来,多跑了好几公里的冤枉路,依贝车在离“里山”位置将车上三人先放下来,她则载着“特特”继续往前开,到刚才那座联系桥那儿再去掉头走乡道往佛光寺,为此耽误了一些时间,好在今天大笔架山的线路里程大约只有4km多,耽务一些时间无妨,只是觉得让先到的人久等了,感到不好意思。
提前于“里山”下车徒步往佛光寺的三人也有所得,路边见造型独特的榕树横枝出去,倒也好看,就像放大的迎客松盆景,美女“小草”和“Ann”捡便宜了,得以在奇树上拍了留影。(距离起点0.01km 当前海拔55m)
里山往佛光寺也就1km吧,依贝车调头后追上我们仨,一车人齐,直驶到佛光寺停车场,正是刚才驶过的碧岩隧道口的下方。停车场穿过228国道这段堤路有涵洞对接路对面那边山路,山那边藏着一座称“碧岩寺”的古寺,计划大笔架山圈越完成后驱车往碧岩寺一赏。
先插入一段碧岩寺的交待话题,我在来前对碧岩寺还没有啥概念,只是知道有这么一座古寺吧,心想走完大笔架山后顺赏一下便是,也就没做参访碧岩寺的功课,但没想到碧岩寺那么雄奇,赏过有了意外之喜,觉得捡漏了,这是后话。今天的大笔架山登山线路是这样设计安排的:
1)佛光寺大雄宝殿这里起步出发;
2)顺时针往西向北到达中转节点的观景台(下称“中转台”),先往观摩崖下“抱”“佛脚”;
3)“佛脚”“抱”完原路折返中转台,从这是走山脊爬升向上,先往西北再折转向东达“佛”字崖顶。“佛”顶后继续走山脊向东,继而转向西南下山,直至圈回到佛光寺完成全程圈越;
4)驱车往碧岩寺顺赏千年古寺。
参考轨迹显示大笔架山圈越全程大约4.6km,里程不算长,从等高线地图上看,登山难度不大,但爬升有一定强度吧?

☝佛光寺
佛光寺就一座正殿~大雄宝殿,宝殿肯定是坐北朝南无疑。(距离起点1.15km 当前海拔147m)

☝大雄宝殿
我知道山西五台县有一座知名的世界遗产佛光寺,这座建造于唐代的佛光寺与中国当代两位建筑学家梁思成和夫人林徽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他俩于1937年发现、考察、测绘了佛光寺东大殿等,确证了佛光寺是一座距今八百多年的唐代建筑。罗源佛光寺显然与名头很响的山西佛光寺无法相比。(距离起点1.16km 当前海拔148m)

☝观音像
大雄宝殿的西后侧山体是雄奇的山崖,崖壁下有岩洞,山坪建有放生池,精雕细琢的观音石雕像立于放生池中央。来时走错路用时多了,也就没有在此久停细赏了。(距离起点1.19km 当前海拔150m)

☝岩槽
佛光寺殿前出发,过风雨连廊对接登山门,石阶步道向上,先是向西走着,右手边山体见有岩槽一道蜿蜒而下,我想象着,在雨沛季节,白花花山水如水库泻洪般沿槽汹涌奔腾而下,画面一定会很壮观!(距离起点1.30km 当前海拔164m)

☝千层岩
过岩槽不远折转向北,左手边呈现了千层状岩壁,千层岩看着像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工程出现的不密实、蜂窝麻面、孔洞等质量通病的模样。这能不能理解为上古时候开天辟地的盘古造山时“偷工减料”的后果所至呢?哈哈哈!别开玩笑了,千层岩的造就怎么能怪到盘古大帝头上呢!就如好朋友“汗母”和“依贝”常说的那样:鬼才,你马些哑丢呀!敢拿盘古大帝开玩笑啊!呵呵!(距离起点1.40km 当前海拔211m)

☝中转台
很快就到中转台了,这里视线好极了,从这里观赏“观摩崖”的“佛”字,除了“佛脚”一点看不到外,其余的非常清楚完整,那“佛脚”多半是被喜欢它的树枝树叶给“抱”得紧紧了吧?至此已爬升到当前海拔229m高度,从佛光寺殿前至此,爬升了82m高了。中转台这里似欲建一个亭似的,可能是想建而未建吧?若是真要建亭,名字都想好了,称半山亭是极好的,呵呵!从这里有钢丝绳牵拉向观摩崖方向,不知是施工时用到的钢缆绳还是有想建空中缆车的钢缆,总之钢缆当前是废弃的状态。我在想若是资金不成问题,建一道空中缆车,游客们乘坐在缆车中一心向“佛”,一定会有自我升华的其中感悟!相当有创意的想法呀!有才!(距离起点1.45km 当前海拔229m)
中转台这里路分两支,右支去“佛脚”后再原路折返回到中转台,左支登石阶走山脊线绕到观摩崖顶上去。往右支出发先抱“佛脚”去!估算从中转台到“佛脚”大约800米,折返来回是1600米,正常速度攀爬的话40分钟吧,加上拍照时间,总用时50分钟回到中转台应足够了。

☝简易钢阶
中转台右支走小山径一段后就对接大岩槽里的角钢质简阶道,一路扶着铁栏杆向上爬升。这种辅登钢阶是简单地在岩石上按一排两孔的孔距钻孔并植入钢筋露头,然后将两头钻好孔的镀锌角钢套进钢筋头里去就成了。有了钢质简阶后的这段攀岩段就好走了,不然陡峭的岩槽攀爬会很难的。走这样的简钢阶胆小者还是会怕怕的,好在有铁栏杆可以抓扶,走慢点就是。出来野线登山本来就是来体验与平常不一样的野趣嘛!

☝佛脚底
岩槽钢阶道走完,钻入小山径走一会,对接石台阶,前面有一座小庙亭,近看亭上匾额“仙公坛”三字。庙亭把“佛脚”遮挡住,过庙亭抵近到“佛脚”之下。(距离起点1.99km 当前海拔406m)

☝玉女柱
大佛字边上凸石冲天,有点像武夷山玉女峰的样子,其实大老远看“佛”字时就看到这突兀石柱相伴于“佛”边了。(距离起点1.99km 当前海拔407m)

☝岩上镌刻的“佛”字槽深据说达约0.5m,但从“依贝”坐上去看只够半个屁股,看来有水份的0.5m刻深。鼓动“依贝”、“小草”、“心怡”、“七七”、“平淡”五朵金花分别上去“抱抱”巨大无比的“佛脚”。

☝“小草”蹲。

☝“依贝”总爱岩壁上攀一攀,挑战一下难度。

☝“七七”靠。

☝“心怡”卧。

☝还有跳槽的是“平淡”,哈哈!
今天同行的“七七”那拔人多偏弱,走的慢,他们好不容易到“佛脚”底下,看来是要歇很久,拍很多照片的,走的快的我们几人先折返了。先走几位折返到中转台左支山阶登山脊线,由西北方向绕上去到观摩崖西边端头后转折90度向东走观摩崖到崖顶,过“佛”字崖顶后山脊线下山,直至回到佛光寺完成圈越。

☝登山脊石阶道到达很高位置了才看到后队的人从山谷“佛脚”那边的岩槽简钢阶道上下来,彼此间的距离拉得有点远了。 (距离起点2.70km 当前海拔237m)

☝罗源湾
稍作停留顺赏一下远景吧,看出去方向是罗源湾。(距离起点2.83km 当前海拔282m)

☝观崖顶
向北看,差不多正北方向是我们要到达的刻字观摩崖崖顶。好不容易等来了后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却决定放弃前往观摩崖去登顶,也罢,走得快的前头几位可以无所顾虑地往前冲了。(距离起点2.86km 当前海拔282m)

☝美女礼佛之旅。

☝帅哥礼佛心必诚。

☝毅力哥
脚上有伤的“特特”走在长长的山脊线石阶道上。这一段山脊线爬升有相当强度,按自已的节奏走,此时需要毅力。

☝石阶道走一段到头,接着是原始的山脊线上的爬升。(距离起点3.12km 当前海拔367m)

☝从中转台开始起步时的正对“佛”字,渐渐变为有些侧对“佛”字。(距离起点3.13km 当前海拔366m)

☝山脊登走不算很难。(距离起点3.21km 当前海拔388m)

☝要说难也就这里陡点而已,但对于稍有户外阅历的人而言,也不算什么难。(距离起点3.24km 当前海拔407m)

☝始终关注“佛”的一路。是渐行渐远,也是渐行渐近的向“佛”一路。(距离起点3.32km 当前海拔453m)

☝山脊线上肯定是会有起伏的,但总体起伏不算大,不是那种陡升急降的行程。(距离起点3.32km 当前海拔452m)

☝前面山脊有一片小树林。(距离起点3.38km 当前海拔466m)

☝片状栏杆状的石岩边是一条林间小山径,虽然不长,也是路型的一种。(距离起点3.40km 当前海拔471m)

☝不看僧面总不忘看“佛”面,只是越来越细的字形变化。(距离起点3.44km 当前海拔487m)

☝远望东头,那尖尖对峙的两座山峰是不是就是双贵山呢?我猜是。(距离起点3.46km 当前海拔492m)

☝从中转台开始的山脊登爬一直是向西北方位绕行而上的,从海拔229m爬升到海拔500m左右的西顶,从开始起步时的正对“佛”字,渐渐变为侧对“佛”字,直到看不到“佛”字的一路变化。登上“西顶”这一坡90度转折开始走观摩崖崖脊线了,向东,下个目标是观摩崖的“佛”字顶。(距离起点3.47km 当前海拔492m)

☝垭口流翠
已是中午十二点过了,在观摩崖山脊线的西端这头选坐在树荫下,山上没有水源,吃干粮解决的路餐。一边分享着彼此带来的美食,一边欣常山脊西头垭口往下的山谷里的一片绿谷,有如一条河道里的流“水”似的向东“流淌”而去,只不过这“水”是一片绿绿的植被,也可以想象为很漂亮鲜艳的山谷地衣吧或成群一片的绿色的羊群或牛群吧。
观摩崖脊线高低起伏错落不大,行走在蜿蜒曲折的脊线上简直是视觉享受的大餐,美景应接不暇,简直是这也美来那也好,天气又很给力的晚秋怡和,海上一阵阵清凉的风吹来,吹皱了身上衣裤或贴身或起鼓或乱飘起来。因着山上风大,行走崖上没流什么汗的一身干爽,不似走其他线路时的一身汗臭难闻。(距离起点3.52km 当前海拔517m)

☝观摩崖上走得很慢,主要因为美景上佳不想挪步离去,看前面脊凸,像不像长城上的一段城墙?这里可以侧看到“佛”字头的一点。(距离起点3.58km 当前海拔506m)

☝“城墙”顶上散一些大石块,像一座碇步桥似的,只是没有流水的桥呀。(距离起点3.59km 当前海拔508m)

☝你爱称它什么脊就什么脊吧,比如龙脊、马脊、牛脊、虎脊之类,根据客官对图腾的喜爱自己选一个什么脊就好。当然也可以是背的存在,比如美女背。哈哈,又调皮了!(距离起点3.68km 当前海拔505m)

☝移步换脊而行。(距离起点3.73km 当前海拔513m)

☝前面高脊看着有点险峻!像鲜衣怒马的有个性的竖起马鬃!(距离起点3.79km 当前海拔523m)

☝眼下这脊从主脊分支而出下弯的弧形,此脊像不像天神的布袋囗子?此处可以想象,是哪位神仙老儿的收纳口袋遗失在了这里?这口袋是可以专收偷跑到人间的天上神兽,什么牛魔王、麒麟兽、白骨精……之类。(距离起点3.79km 当前海拔522m)

☝伯乐相马
观摩崖山脊上走走停停,过一对石景后回首又引发了我的想象,回首看的这对石景被我名命为了“伯乐相马”。左边石景像一匹千里马的马首马颈,右边不用我多说了,头发高束为一揪揪的那就是伯乐了。这组石景因有了千里马而才有了伯乐,我这样想合理不?(距离起点3.86km 当前海拔512m)

☝沉浸在想象中的我正举手机拍照着,被一声呼唤打断了思绪,回头看是“Ann”在叫我,她走户外不大爱被拍照,有拍也多是背影或远影什么的,属于低调走线的类型。还有更能跑的“依贝”和“小草”两位,已经跑到前头翻过了制高点(海拔548米)到达观摩崖“佛”字顶了。远远地传来“依贝”的声音:“鬼才,快点,我们都等得好冷啦!”(距离起点3.99km 当前海拔534m)

☝原来分支出去的那道布袋口形山脊捥着的石柱就是从山下看到的侧立于“佛”字西边的那个如武夷山玉女峰的石柱,山脊上看石柱,石柱有如一张卷饼子,说卷饼子不雅,那就说像经卷好了,这样挺好,有世界第一大“佛”字的题刻,边上还有一卷天书经卷!这便组合成为了“大佛诵经”了!可好?(距离起点4.04km 当前海拔461m)

☝站在了更高处,回看走得慢的“特特”和“平淡”两位正从我刚才拍“伯乐相马”的山脊走过来。爱拍照做抖音的“特特”一路拍不停,不放过眼里的美景。(距离起点4.04km 当前海拔518m)

☝观摩崖“佛”字顶海拔高度显示为523米,是观摩崖崖顶的次高处。不敢探头出去看下面直壁悬崖的大“佛”字,因为那是要冒险的。崖顶上还有打翻油漆时留下的漆点,站在高高的这里可以想像一下当时镌刻大“佛”字时的艰苦、困难的程度。计算了一下,从观摩崖西头算起,到“佛”字顶走了690m,接着下山脊,到前面某个位置再转折向南绕下山去。(距离起点4.16km 当前海拔523m)

☝走山脊开始逐步下降。(距离起点4.29km 当前海拔510m)

☝眼下的228国道更显清晰了,国道直通罗源湾海边,直通环海公路。(距离起点4.30km 当前海拔509m)

☝工棚土地庙
经过一处“工棚”时“白哥”探头进去看看,其实是一座土地庙,里面堆放了许多绳索、空油漆桶什么的。我想这土地庙之前就应该是工棚或材料仓库之类临时建筑,施工镌刻大“佛”字时用,完工后顺便把这临时用房改作供了神的土地庙罢了。(距离起点4.36km 当前海拔493m)

☝下山路滑
下山经过一段比较滑陡的山道,滑是因为山道是砂砾质道,加之又陡,自然就很滑了,因为砂滑下坡,有脚伤的“特特”采用了屁降的方法,裤子屁股上磨破了口子,他因太久没有走强线了,大腿肌肉走到抽筋,还好有美女“平淡”一路护送周全顺利下山。(距离起点4.41km 当前海拔471m)

☝接石阶步道
砂滑道过后对接石阶道,步道应该是平行于碧岩隧道走向一致的向佛光寺去,若今天采用逆时针方向往观摩崖“佛顶”走,则从佛光寺的后山由此石步道上山去。(距离起点4.91km 当前海拔288m)

☝碧岩隧道口
完成圈越了,从碧岩隧道口之上下降经过,下一个目标点:碧岩寺。(距离起点5.73km 当前海拔142m)
从佛光寺停车场有穿过碧岩隧道口228国道下面的涵洞,穿过涵洞对接到对面上山道,通往碧岩寺的这条道比较窄,要控制车速不能太快与两车交汇时的安全注意点。
“七七”那队不想上观摩崖的人马早就驱车到达碧岩寺久等了,她电话告知我,他们选在寺前“双贵亭”里泡茶、品点、聊天,并告知寺里打的水泡茶。距离很短的5~6公里山路就到达双贵亭与七七人等会合一处。走户外我最喜欢的时段就是停下来泡茶享受的美妙时光。只一会儿工夫,七七他们想提前下山赶去连江琯头镇享用计划好的海鲜大餐,而我们刚到碧岩寺这里,大老远来这里一趟,不想轻易放弃参访古寺的机会,就此两队分开,我们五人得以继续停留这里,可以慢慢细赏一下碧岩寺了。
这个决定是明智之举,后来知道了,碧岩寺是罗源之最,有“罗川八景之首”之美称。

☝碧岩寺停车场边山岩也刻有一“佛”字,只是此“佛”与大笔架山观摩崖上的大“佛”字相比小太多了。碧岩寺这个摩崖题刻之“佛”看着字体比较矮胖,没有大笔架山行草体大“佛”字好看。(距离起点6.55km 当前海拔176m)

☝依险崖而建的碧岩寺由石步道拾级而上,但见高崖险壁奇伟非常。(距离起点6.62km 当前海拔200m)

☝行至悬崖半腰间,转到红墙长长开“海天光明”山门门闭未入。(距离起点6.67km 当前海拔212m)

☝入“万山第一”门,门内参访精美天王殿。(距离起点6.71km 当前海拔209m)

☝古寺第一绝:匹岩包寺
天王殿后有高高石砌驳岸,墙靠崖壁一边开寺门,寺门有一对门联,上联:天生一个仙人洞,下联:无限风光在险峰,横批:碧岩禅寺。入寺门前有看到一块石碑刻“匹岩”什么的,可惜没有拍照,因为之前没有做好游访碧岩寺的功课,没在意这“匹岩”能传递出什么信息来,等参访寺殿结束后回想起来,才意识到了其中必有说道。我是后来查了一些资料方知“碧岩”与“匹岩”之间的内在关联的,最早这座古寺称“匹岩寺”,因其建在匹岩洞里,因寺庙设在半封闭单块巨岩之内而得名,因罗源乡音“匹”与“碧”同音,故又称“碧岩寺”。地方方言中的有些词汇是很奇妙的存在,比如“匹岩”就是罗源话中的一个词汇,意指一大块巨型岩石的简称。我知道福州语系(罗源话属福州语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很复杂的一句话,用福州话只要三字两字的就表达清楚了,但又不好直译为普通话,直译起来就要用一大段文字去描述它。因寺庙设在开口巨大的半封闭单块巨型岩石的洞窟里,所以就成了匹岩包寺。此为古寺第一绝:匹岩包寺。(距离起点6.76km 当前海拔225m)

☝进寺门,寺院里是一个大大的洞窟内殿堂,这也不奇怪了,因为碧岩寺建于洞窟之中,洞窟内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空间,洞顶就是天花,即“不用片瓦,可避风雨”了。美女“依贝”不见了,原来她躲到精巧秀美的木质“净心亭”里泡茶去了。亭子边有一棵大树,主、次枝干横斜,这是一棵好看的蒲桃树洞窟内优雅生长着,洞内接受不到雨露滋润的它怎么能长得这么好呢?好神奇的存在!不光这棵蒲桃树长得好,在另一边洞口其他几棵龙眼树、荔枝树也长得好。(距离起点6.78km 当前海拔234m)
☝视频《迷你宝殿》
古寺第二绝:全国最小的大雄宝殿。据史料记载,碧岩寺由开山祖师秀目禅师建于唐咸通年间(860-874),这样算来古寺已有一千一百多年建寺史了!通常大雄宝殿的正面都朝外的,碧岩寺的大雄宝殿却是面朝里头,这是因它头顶高岩、危石为檐,洞室为堂的奇特所在,自然也就宝殿正面朝里了。(距离起点6.84km 当前海拔282m)

☝洞窟岩壁上的一些摩崖题刻。(距离起点6.85km 当前海拔280m)

☝岩顶上的滴泉眼?也似有一根小藤倒垂。(距离起点6.85km 当前海拔280m)

☝古寺第三绝:古藤倒垂
洞窟顶上有一根倒垂下来的藤植看到了吧?这便是古寺第三绝:古藤倒垂。我把倒长古藤故意拍成了观音手捏古藤的样子。据寺内人称,此倒长的古藤有千年历史了。我可是听说这碧岩寺是千年古寺,也就是说有古寺时就应该有这棵藤了!听说民间称寺内古藤为“千叶宝莲花”,四季常青,秋天会开出点点白花。现在正值晚秋,看来我们完美错过了古藤开花了!它亦或是花开初秋、花开中秋?反正晚秋的此时它没有开花。之所以民间称其花开为宝莲花,那是因为倒挂古藤正好倒垂在三尊佛像前面,古藤花开时有如佛前宝莲青灯,而宝莲花、宝莲灯与观音的关系不用我多说了吧?(距离起点6.85km 当前海拔280m)

☝对各种寺庙感兴趣的“Ann”认真仰看殿前挂着的书法精裱横轴里的文字资料。我把两横轴题作内容券写如下:
上横轴题联:清泉绕碧石 明月照岩藤
文:碧岩禅寺,顾名思义,整个寺宇建于凌空峭壁的巨石下,藏于岩洞之中,不著片瓦,可避风雨,岩高数十米,崖顶渗出的滴滴清泉萦绕碧石,淅淅沥沥随微风吹动,飘然坠下,仰观胜似雪花飘扬,俗称“碧岩飞雪”,纳入“罗川八景”。洞之正上方于岩缝中,又生一藤,卷枝垂干,倒悬其中,垂帘佛殿,久历尘劫,常年接受香火熏沐,绿绿不凋,每年九月开花,俗呼“千叶宝莲花”,每逢月光的映照中,朦胧仿佛观音菩萨腾云驾雾,飘逸人间,奉劝世人,从善平安。洞内尚有诸多的“留米石”、“金鶏(鸡)笼”、“仙果树”、“回仙岩”、“青蛙听经”、“乾隆帝回文诗”等胜景,并附神奇传说,皆属象征性及传奇性的欣赏景观。唯独其“碧石飞泉”及“岩藤倒悬”之神景奇观于明朝邑令章简即诗“万山深入总嵚崎,碧石从来说最奇。少座藤花松影静,天风拂拂乳泉垂。”道出此景由来已古,圣境特奇。禅寺自唐咸通年间(公元八六〇年)初建,几经修复,距今已一千多年历史,其神奇绝景,巧夺天工,仍能保持原生态不变,堪称“天下一绝”。应该争取跨入世界物质遗产。今趁重游特献对联“清泉绕碧石,明月照岩藤”,并附一首“清泉萦碧石,倒挂古藤垂。明月来相照,天生妙景奇”。让众人共同鉴赏。 已丑年冬孟夢祥写于碧岩禅寺
下横轴题诗:罗源有古寺,秘藏岩洞里。肇始唐咸通,法脉称临济。院小乾坤大,垂藤堪为奇。清幽形胜地,令人思隐居。 题罗源碧岩寺 戊戌秋××(距离起点6.96km 当前海拔277m)

☝古藤之下仰拍一张,认真辨识是不是没有见到小白花开?遗憾晚秋来访时的完美错过九月花开。(距离起点6.99km 当前海拔271m)

☝匹岩洞窟里参观出来,昂首看巨石峭壁插向云天,好一个千年古寺藏身悬崖突兀的天然洞窟之中的碧岩寺呀!险崖、洞妙、袖珍宝殿、红墙石岸、精巧庙筑、小巧山门……,这里清幽险美,乃一处修养身心之妙地也!出碧岩寺往寺外景点走走,和“小草”两人按导览指示牌走,想一同去找一找“海慧塔”什么的,群山环抱的山里沿着石阶游步道乱走一气,走到很高的山顶了还未见什么海慧塔之类,也就放弃往探的目标了,这当然是没有提前做好功课的后果,但想想也值了,今天的大笔架山之行毕竞路途很远,大笔架山能完整拿下再加上碧岩寺这么好一处所在的惊喜收获,已是知足了。

☝乍一回头间,看到了早上到游的大笔架山万绿丛中冒出来的观摩崖上的大大“佛”字,真可谓“佛”来“佛”去呀,甚好!
所立高处这里望下去的碧岩寺悬崖洞窟,此时给我的感觉又有了新变化,这里看,洞窟像螺丝壳的螺口,突然想到一句俚语来:螺丝壳里做道场,可不就匹岩洞里诵佛经吗?(距离起点7.41km 当前海拔228m)

☝石洞下(距离起点7.60km 当前海拔238m)

☝道弯弯(距离起点7.62km 当前海拔218m)

☝时间不早了,还想去的双贵山听说还要走两个小时才能到只能放弃了,远道而来是要掌握好时间的,山都在哪儿,待有机会做好了功课再来高效游赏吧。下山过石洞,曲径转幽幽,夫妻连理树,别我下山影。
罗川八景之首的碧岩寺怎可以轻易就此放过呢?比如寺内传说的乾隆提诗碑有看到,却没有细细考究它,好像是一首循环诗吧,当时念字念错了方向读着不顺,也就放弃细考匆匆而过了。现在知道怎么念法了,循环诗24字:江南滴滴云烟起半山流水响潺潺一树梅花发碧岩春讯到。
理解之一的读法起于“江南”终于“江南”八句:
江南滴滴云烟起,滴滴云烟起半山。
烟起半山流水响,半山流水响潺潺。
潺潺一树梅花发,一树梅花发碧岩。
花发碧岩春讯到,碧岩春讯到江南。
理解之二的读法起于“滴滴”,终于“江南”的四句:
滴滴云烟起半山,半山流水响潺潺。
一树梅花发碧岩,碧岩春讯到江南。
(距离起点7.67km 当前海拔183m)

☝回到双贵亭,罗源大笔架山一日之行结束了,有意外收获的碧岩寺的附加游赏,好充实、满足的一天!饿着肚子也不在乎的一日美走!(距离起点7.72km 当前海拔172m)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鬼才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