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阳山
相关轨迹:2025-05-06 16:26 徒步
相关轨迹:2024-12-08 05:17 徒步
穿越时空裂痕:水口镇秦汉古道·莫六公·靘雾山徒步记在岭南的褶皱里,有一条被苔藓覆盖的经脉——水口镇秦汉古道。当现代GPS信号在深山失灵时,这条两千年前凿出的石板路,仍像一根银丝般串起莫六公山脊与靘雾山的迷雾,将徒步者的脚印与马蹄印重叠成同一首诗。古道入口:水口镇的铜锈与茶香
水口镇的老街像一本倒扣的县志,青砖墙缝渗出盐渍与旧时光。穿过明代税亭残垣,石板路突然在溪畔拐向陡坡,苔藓将“秦汉”二字啃噬成模糊的碑文。背夫铜铃的余音仍在山壁回荡——这条曾运盐茶、送官文的古道,如今被登山靴踩出新的辙痕。途中偶遇挑竹笋的村民,他指着一块裂石说:“这是当年秦始皇修路时,雷神劈下的试剑石。”莫六公:山脊上的天平
攀至莫六公山脊,视线突然被拉成扁形——左侧是靘雾山涌动的云海,右侧是深谷里叠成梯田的火山岩。花岗岩风化出的“千层饼地貌”,竟与古道石板形成奇异的对称。传说莫六公是壮族山神化名,他在此用巨石秤量人心的善恶,秤杆便是这道山脊。我坐在风化岩上啃野柿,酸甜汁液滴落时,恍惚听见岩隙中传出秤砣的闷响。靘雾山:水墨卷轴里的迷路
穿越莫六公隘口,靘雾山以一团湿漉漉的青黛色扑面而来。山名“靘”字在粤语中意为“幽蓝”,雾气却将蓝调成各种灰度。竹林在雾中发出竖琴般的声响,腐叶层下埋着宋代瓷片——或许曾有茶商在此避雨,将碎茶盏与诗句一同遗弃。迷路时,我循着百年枫香树根系的方向走,树汁在石上凝成琥珀路标,比任何导航软件更懂山的心事。下山:瀑布与时间的折叠
靘雾山北坡的瀑布群像被撕碎的帛书,飞溅的水珠将阳光析成光谱。在“三叠瀑”潭边,我发现一块刻满蝌蚪文的岩板,考古队曾判定其为秦代水文记录。当手指抚过凹痕时,潭水突然折射出古道全貌——两千年前的商队、今日的背包客、未来某人的登山杖,在同一个三维坐标里重叠成时间的琥珀。徒步Tips装备:防滑登山鞋(苔藓路段堪比冰面)、竹杖(村民手作更佳)、防雾头灯补给:水口镇老茶馆的姜盐茶可驱山寒,靘雾山无水源需全程携带禁忌:莫六公隘口勿高声喧哗,山神秤心易惊下山时暮色将山脊染成篆体,回头望,靘雾山正用雾气擦去所有脚印。但石板路上,新的辙痕已在月光下发芽——古道永远年轻,因为它活在每个穿越者的呼吸里。
秦汉古道莫六公靘雾山穿越图片































阳山仙人洞游记:地心奇境的时光碎片穿过岭南晨雾,攀至阳山深处,喀斯特溶洞如大地褶皱中裂开的一道时空缝隙。洞内凉风裹挟着亿年水汽扑面而来,青苔石阶蜿蜒向下,钟乳石群似群仙列阵,石笋如利剑倒悬,最震撼的是“万年石钟”——那座莲台般的巨柱上,每一圈纹路都是地下河的涨落密码。窄至仅容一人通过的“时空裂隙”里,天光从岩缝漏下,在石壁上流淌成地下银河。转角处的“水晶宫”更藏着奇迹:针状方解石如琉璃星簇,指尖触碰时,暗河的凉意从石脉传来,仿佛触摸时间的呼吸。这座溶洞是地质的史诗,也是光影的诗行——所有侵蚀与沉淀,最终化作琥珀色的地心奇境
屋村溶洞未见大瀑布

没有瀑布 25年05月07日 10:49:42
阳山坐公交5路较剪陂下车步行屋村


























































石灰岩碳酸钙经过万年水滴形成溶洞,在洞里睡一晚好冻


















































请赞赏鼓励下作者!
给山水自怡然*鼓励哦!
- 1元
- 2元
- 5元
- 10元
- 20元
- 50元
其他金额

微信扫码支付
我已收到你的赞赏,谢谢你的鼓励!
赞赏清单